实时报道业界最新动态 Real-time coverage of industry updates
新闻资讯 Service
近期,我公司顺利交付了某所立体多波束外场测试系统设备,设备运行正常。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国外就已经开始多波束相控阵天线的理论研究工作,随着微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技术的日趋成熟,基于有源相控阵技术的多波束天线目前已经应用于不同轨道的卫星通信系统。目前在轨运行的Globalstar和Iridium系统都采用了这种新型的多波束平面阵列天线,点波束数量分别是48和16,波束覆盖区随卫星的移动而变化。多波束相控阵天线按照波束形成方式可分模拟多波束相控天线和数字多波束相控天线。传统的多波束相控阵天线常采用模拟波束形成,如全球星系统(Globalstar)和铱卫星系统(Iridium)。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采用数字技术实现波束形成受到了广泛关注。数字波束形成(DBF)具有容易实现多波束、极低的副瓣电平、可根据覆盖区域的变化进行波束指向控制或波束重构、可在较大扫描角度范围内灵活跳变以及在波束之间进行功率分配、可方便在进行通道幅相误差校正和自适应干扰调零等一系列优点。近年来, 数字多波束天线阵列广泛应用于导航和通信地面站系统中,它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实现数字信号处理,在基带形成天线波束,每个天线单元向空间发射和接收波束,控制基带的波束合成算法,实现在空间合成发射和接收多个指向不同目标的天线波束。数字多波束天线的实现特点决定了它的测试不同于传统天线,因此有必要对数字多波束天线的测试方法...
发布时间: 2019 - 01 - 09
浏览次数:271
2018年7月14日,江苏省自动化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暨智能制造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顺利召开,江苏省自动化学会理事长费树岷教授、江宁区经信局相关领导及各成员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专委会第一届主任委员刘进江先生发言指出,“十三五”期间,智能制造是我国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战略举措,是江苏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专委会的成立,构建智能制造产业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有助于促进江苏省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费树岷教授和刘进江先生共同为江苏省自动化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暨智能制造产业联盟揭牌并向专委会特聘顾问颁发了聘书。专委会特聘顾问胡毅、王志胜分别发言并表示祝贺,各发起单位也在会上做了自己企业的介绍,提出希望在专委会这个平台上充分交流,共同发展,点燃属于智能制造的火炬,推动江苏省制造业转型升级。最后,费树岷教授发言指出,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通过智能化升级实现产业的“弯道超车”,推进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希望专委会发挥“孵化器”的作用,一方面加快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将最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行业、国家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通过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反馈,进一步推进适应市场需要的技术发展,使产学研联系的更加紧密,推动江苏省智能制造集成化发展。(文/胡敬阳  图/茅黄英)公司董事长王志胜(最前排左5)、总经理叶远金(最前排左2)
发布时间: 2018 - 09 - 25
浏览次数:692
3月4日晚21:15,在万众瞩目和欣喜期待中,《大国重器II:智造先锋》在央视财经频道震撼播出,徐工集团作为传统产业智能制造先锋,在节目中霸气亮相、闪亮登场。“科技大片”般的酷炫镜头不断切换,从德国的汉诺威转到江苏徐州的那一瞬间,熟悉的画面让人热血沸腾——辽阔整洁的生产场地、巨擘擎天的产品群、高效运转的智能生产线……智能制造的无限魅力让人深深叹服。“因为智能制造投入是巨大的,产出的效果,有的行业能看到,有的行业暂时还看不到,但是如果谁要是放弃了这一点,我想恐怕他就不会有未来。”正如徐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所说,践行“技术领先、用不毁”,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徐工人矢志不忘的信念。片中长100米、年运行里程1933公里、日产40台、对接精度在0.01度的转台智能生产线,巍然铺设在徐工起重机械事业部的结构车间,10台智能焊接机器人屹立在智能车间的前端,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历时10年的工艺积累、2年的研发制造、4个月的奋力建设,全球起重机行业首条大型结构件智能化焊接生产线已全线贯通、投入运行。灵巧的机器人动作平稳娴熟,周身光芒四射,让早春的车间充满了智能制造的新活力。智能焊接让生产效率大提高传统的重工业制造模式,各工序独立生产作业,生产节拍难以匹配,各工序完成后需要一定的区域存储,等待下道工序消化,车间有效利用率仅60%,产量提升困难。起重机转台结构形式不规则、种类多、板薄焊接变形量大等因...
发布时间: 2018 - 09 - 24
浏览次数:192
5月23日上午9时,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暨中国卫星导航技术与应用成果展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本届年会以“位置,增强时代。”为主题,聚焦导航、定位、授时和通信等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展示以北斗为核心的卫星导航领域最新技术成果、设备、产品、位置服务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及解决方案。大会邀请了国内外院士、专家、学者、企业领袖以及业内精英共同探讨我国卫星导航的最新技术、交流成果经验、共促产业发展。南京大漠大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最早北斗测试转台的研发单位再次受邀参加。南京大漠大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公司依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导航制导与控制国家重点学科以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天线研究所的科研力量,研发出诸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是集高校技术优势与现代化企业管理体制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发布时间: 2018 - 09 - 24
浏览次数:423
2018年7月29日9时4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三十三、三十四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九、十颗组网卫星。   卫星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经轨控和相位捕获后,进入工作轨道。后续将进行集成测试与试验评估,并与此前发射的八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进行组网运行。   根据计划,年底前将建成由18颗北斗三号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从此次发射开始,北斗卫星组网发射进入前所未有的高密度期。   此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和配套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81次飞行。
发布时间: 2018 - 09 - 24
浏览次数:542
2018年7月12日,2018湖南商业航空航天航海装备论坛(以下简称“三航论坛”)在湖南省长沙市成功召开。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应邀出席并致辞。  冉承其主任在致辞中表示,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时空信息基础设施,为航空、航天和航海领域提供时空基础信息,卫星导航系统与三航领域具有天然的融合属性。随着北斗系统在三航领域的广泛应用,北斗已与三航领域实现了很好的融合创新发展。目前,北斗系统已经加入国际海事、国际民航组织,为海事、民航领域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北斗系统的建设应用,也直接牵引和带动了航天、电子、材料等相关基础学科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冉承其主任表示,当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和构建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PNT)体系建设,将为我国三航领域应用和制造注入新的发展活力,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2018三航论坛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湖南省商务厅、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长沙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三航军民融合,装备湘聚未来”为主题,探讨航天、航空、航海装备融合发展,为先进装备商业化未来发展建言献策。来自政府有关部门、各军工集团、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代表共计8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发布时间: 2018 - 09 - 24
浏览次数:535
Copyright ©2018- 2023 南京大漠大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